您现在的位置: 凯发k8手机网页-凯发k8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化管理处(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凯发k8手机网页

发布日期:2015-07-07  作者: 来源:

    201568日至11日,我中心教育技术部一行6人分别对青岛农业大学农业传播与教育技术中心和青岛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进行了考察。考察团与这两所大学教育技术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开展推进情况;农业电视科教片、慕课课程创作和摄制;录播教室、多媒体教室、演播室的建设、维护和管理;网络辅助教学的推进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座谈与交流。此外,考察团还参观了录播教室、视频制作室、演播室、电视演播大厅、动漫与传媒学院、数据机房等。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考察基本情况

   (一)青岛农业大学农业传播与教育技术中心

    1. 发展历程

    该中心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1983年学校成立的教务处电教室,1996年成立电教中心,2000年成立教育技术中心,2012年成立农业传播与教育技术中心。2003年在教育技术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传播学院,2012年学院更名为动漫与传媒学院。201410月,中心与学院分开,重新独立。

 

    2.机构设置及凯发k8手机网页的业务范围

    农业传播与教育技术中心现有正式编制职工6人,其中180年代末工作、12000年工作,12005年工作,22008工作,12013年工作,年龄结构极为合理;外聘及学生助管6人,均来自于动漫与传媒学院,有一定的专业功底,主要负责视频的后期编辑工作。

 

    该中心的职责主要为两大领域:全校教育凯发k8国际官网首页入口的技术支持(即教学资源和慕课建设)和农业科技传播(即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科教片创作和学科网站建设)。

    同时和动漫与传媒学院资源共享,共同开展本科生和农业信息化专业硕士的培养等工作,共同开展新闻传播学和戏剧与影视等学科的建设。

 

    中心配备有较为系统的影视节目制作设备和电教设施,能够独立开展高清和标清电视节目的创作和摄制。多年来,中心与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农广天地》、科技部《农村与科技》等栏目合作,创作完成了大量农业电视科教片,用于农业科技传播和专业教学。

    3.主要软、硬件资源

    中心拥有专用中型演播室一个、高清录播教室2间、多媒体资源开发室一个。 

    近两年购置了索尼pmw-580高清摄像机2台,f5电影摄像机1台,pmw-ex280摄像机3台。苹果、惠普视频工作站6台以及数字化影像存储阵列等设备。

 

    同时,中心与动漫与传媒学院联系紧密,资源共享,随时可以调用该学院的所有设备和人员,包括容纳500人的电视演播厅。

    中心保留了工作以来经手的所有的素材,现有约200t大小的素材库。拥有媒资系统,对早年的磁带等做了详细的编排记录并严格按规定排放,方便日后的查找、应用。

    丰富的视频教学资源:建成了全国农业高校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的农业科技影像资源库。其中包括7700部(集)农业科学教育电视片,3770部(集)数字化的农业科教影视片,54000余张农业科学图片,1430多小时的科学影像原版素材,130余门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以上资源已全部数字化存储在计算机中,可随时调用。中央电视台十年来共播放中心创作的科教片830余部(集)。由科学出版社、劳动出版社等出版发行科教影视作品vcd230部(集)。

    4. 工作成果

    三十多年以来,该中心的工作成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教学成果获奖: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

 

    科教片获奖:中心创作的科教片获得由广电部、农业部、中国科协等颁发的“科蕾奖”、“神农奖”等科教电视节目省部级奖34项。2000年,中心被授予“全国农业电影电视节目神农奖突出贡献奖”。

 

 

    理论研究有初步成效:研究农业科教影像资源建设、传播与应用,探索农业科技影像的创作规律与应用技术,农业科技影像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作用,农业科技的传播规律及其特点,研究农业传播过程中传者与受众的特点、传播过程、传播效果评价等。编著了《农业科技传播》、《农业影视创作与传播》等专著。包括《农业科技传播》在内的《农业传播学》专著一套被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列为“中国传媒学术前沿”丛书,2008年获山东省社科成果二等奖。

    高清技术下科教片创作再起步:与农广天地栏目合作摄制科教片;高清科教片在央视和山东农科频道播出;在录播教室录制教室上课录像等。

    5. 后续工作

    该中心未来的工作仍将以上述的两大职责为主,此外还将逐步展开慕课建设与使用的研究(包括平台如何搭建,教师和学生积极性如何调动等);与网络中心合作研究科教片新媒体传播;学校重点学科网站的建设。

   (二)青岛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1. 基本情况

    青岛大学于20016月在原青岛大学电教中心基础上成立了青岛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隶属教务处。中心现设有影视制作部、多媒体制作部、教学资源研究与开发室、教育技术培训室、教育技术研究室、多媒体教学管理部等。现有工作人员11人。同时拥有一间中型演播厅、专业摄像机5台。

 

    2. 主要工作

    该中心的工作主要包括:数字教学资源建设;2间录播教室、165间多媒体教室、15间语音室、标准化考场、机房建设、管理与维护,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管理与维护。

 

    3. 工作成果

    近年来,该中心引进制作了青岛大学网络教学平台、精品课程网站、品牌特色专业网站、视频点播网站、大学英语学习网站、网络课程、教育技术中心网站等网络平台。依托这些平台,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如:青岛大学精品课程(国家级3门,省级47门,校级135门),英语学习网站、计算机教学网站,教学资源中心,视频点播系统(名师、名校、百家讲坛、科技启示录、美丽的青大等),网上报告厅,数字图书馆等。另外为本科生提供了开放课程,如:麻省理工学院开放式课程,约翰霍普金斯开放课程,国家精品课程及青岛大学网络教学课堂。

 

    近年来,中心制作了《针织概论》等十几部教学片,其中有4部教学片在人民卫生和地质出版社出版;制作了课程专题片26部,制作了学校各种宣传片19部,其中多部各级电视台播放,在为精品课程制作课堂视频录像120余小时,为各类教学活动、宣传活动、其他活动等录制素材300余小时。

 

    已经完成了一门慕课《<论语>教育观》的制作,包括16个大单元,作为一门选修课,优课联盟中现已有3000余人选修该课程。

    4. 后续工作

    该中心未来的工作仍将以上述职责为主,此外,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进一步研究慕课的制作以及发展方向等。

 

    二、考察感想

    1.关于我校影视制作环境建设

    我校的教育技术工作起步较早,但前期由于机构变迁,出现了发展不稳定的情况。2005年机构变革后,原教育技术中心大致分为三大块:教育技术中心、多媒体教学部、影视制作部。其中教育技术中心和多媒体教学部归口教务处,影视制作部归口宣传部。2010年教育技术中心、多媒体教学部与原网络中心合并,组成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影视制作部继续归口宣传部。

    目前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教育技术部的主要工作之一是数字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管理与维护工作。视频教学资源建设方面,作为近几年最主要的工作,由于早期将影视制作部归口宣传部,我部门的人员及设备都显得较为薄弱。更重要的是学校几十年积累的影视教学资源流失相当严重。

    建议:学校目前虽然有专门的部门从事影视工作(宣传部影视制作部),但该部门主要从事学校宣传方面的影视,而学校教育教学影视资源涉足较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广大教师信息技术素质大为提升,教育技术的工作也逐渐从“主建”转变为“引导”和“指导”,即资源建设主要依靠广大教师完成,而影视资源还是主要由教育技术工作者制作。作为数字教学资源开发的主体部门——教育技术部,需进一步通过人员培训及设备改善来加强影视制作环境建设。

    现状:教育技术部通过人员增加、人员培训、设备购置等,已较大地改善了影视制作环境,但力量还明显偏弱,有许多工作拿不下来,如mooc建设等。近期学生处多次联系教育技术部拍摄“院长谈专业”专题,而我部门由于设备不足,最终无法承接该专题片。

 

    2. 加强资源库建设、提高其应用效率

    我校教学资源库目前虽已初具规模,但是应用较少。同样,做为资源库一个组成部分的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在平台上开设的课程虽多,但是真正资料完善、应用合理的却不多。我校的教学资源库迫切需要合理的整合,吸引师生共同建设。

    3. 确定慕课的定位,开展慕课的制作

    如今国内外学术界对慕课有着两个极端的看法。拥护者认为它是传统教育的变革,反对者则认为慕课是在线教育的炒作,不久将会消亡。

    综合考虑慕课两个极端的评价,我校的慕课建设以spoc(小型私有在线课程)形式开展较为合理,即对参与课程的人数和条件有所限制的开放、免费的课程。目前,可先挑选我校有特色或者有实力的专业,先制作一到两门慕课,服务对象定位为本校师生。本校学生选修后,根据学生反应的效果判断是否可以推广到校外的一个小范围内。如果反响良好的话,则可继续开展更多的spoc开发、制作、上线。

    建成的慕课也可作为资源库的一部分整合进来,从而进一步完善我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4. 学校之间的考察交流非常有必要

    通过此次为期不长的考察交流,考察团的团员们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收获颇丰。

 



编辑:杨彦荣
终审:王西军
凯发k8手机网页 copyright © 2005-202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化管理处(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
网站地图